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03 点击量:4
德高众望的“一代才人”苏渊雷老先生曾历游佘山,每次居于兰笋山庄,都留下文章佳句。其中一首“三度佘山策杖游,诗瓢酒盏两悠悠;我见青山多妩媚,九峰一角占高秋。”写尽佘山妩媚风光,于悠悠间叠现老先生无限感慨,而令云间盛庆庆先生对其仰慕不已,欲书于纸,锋毫辗转之间如行云流水,清风徐来,更令我这个观者唏嘘感叹,一叹苏老先生才华肆溢,杯水拾级,(老先生游完佘山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信手捻来,二叹盛
先生弄墨如此谦恭心态,笔下佘山婀娜多姿,足见底蕴。
唏嘘感叹之余不禁深受鼓舞,原来天天见面的佘山竟是如此灵气!竟有如此诗意!竟出如此佳句!
秋天原本是金色的,金色原本是黄赤色,因为有了色相环,纯粹的三原色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秋天即是浓缩的色彩。看佘山的秋天!西佘山颠圣母教堂那赭红色建筑在蓝天白云和竹海松涛映衬下显得何其雄伟壮美!与圣母大殿毗邻的佘山天文台那座银白色半球形观象台,与红墙绿瓦的天主教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新建成的天文博物馆更为佘山增添了新的景观。
景冠九峰的东佘山蝴蝶园里彩碟飞舞,翩翩展翅间五彩磷粉辉映,于竹枝叶脉间扑朔迷离,似乎比人们更惬意这自然的造化。美丽的黑天鹅悠闲地踱步百鸟苑,东方白鹳高昂着头审视这新环境,只有丹顶鹤的淡淡忧虑,比起画眉丛中、锦鸡苑里、八哥林里那些可爱的生灵,还真如伊人般萌生怜悯,耳边不时传来孔雀不安分的叫声,惟恐人们没有留意它们。
只有静坐于了望塔台,看那芊芊丛竹浓翠滴绿,枝叶随风荡漾,折射着斑驳七彩,真的是进入了色彩色相环境界,感受它的明度与彩度,感觉它的均衡、强调、律动、渐层和支配,想象它的热情、温暖、喜悦、希望、光明和平安,更想它的沉静、优雅、浪漫、纯净、中庸和神圣!
金色的秋天带给佘山成熟与凉爽,更有无限美好的回忆。也是这个秋日的午后,在音乐学院的餐厅里,借着酒兴,我所崇拜的一位前辈向我提起关于佘山的话题,狭长的公路,破落的房屋,还有镇上的电影院勾起许多记忆犹新的画面。原来他的初恋女友是佘山人,缘于这份美好回忆,更对佘山有一份缘定亲情,破落并不意味着嫌弃,只是平添些许牵挂,尘封的世界一经敞开,抖落的全是纯真。
我的心微微颤动:这座山,这座孕育儿女亲情的山,这座牵连都市郊区的山,时间和空间又怎么能改变她渊源深长的底蕴呢?又有多少优秀的佘山儿女为着佘山兴隆发展而不懈努力,引凤筑巢呢?这座山牵连的又何止是一脉亲情?这宁静的月湖,五百亩水面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犹如徜徉于这安详的山水之间,佘山,月湖,熟悉的名字连同度假区的决策开发建设者们,热心于佘山建设和传播的有心人们,上上下下身份迥异,共同倾注着对佘山的满腔热爱和希望!
而今盛先生的墨宝挂在兰笋山庄贵宾厅,每有嘉宾饶有兴致,赏析之余更赞佘山变化之大。是啊!如今佘山度假区成立十周年了,欢欣之余,更激励来者竭尽全力为佘山增添浓墨重彩!
也许有了山,更显秋的爽;也许正逢秋,佘山诗意浓;也许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佘山越显勃勃生机!